宣城房地产
宣房网小程序 手机访问
首页 二手房 租房 小区 学区 房价 地图找房 资讯 工具 数据 公积金 发布房源 预售许可 求购求租
新房日/月 成交均价(元/㎡)
6735/6686
昨日/本月成交量(套)
17/602
存量房上月成交均价(元/㎡)
6172
当月成交量(套)
207
新闻列表 宣房新闻 社区资讯 本市动态 区县动态 部省动态 通知通告 工作动态 图片新闻 廉政教育 村镇建设 规划建设管理 民生工程 诚信建设 园林绿化 房地产协会 建筑业协会 规划公示 规划展示

沉甸甸的收获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9/02/18 点击量:809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定工作,历时10年,共投入人力130多万,资金约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别与分布状况,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耕地等别的统一可比。
这项工作有何特殊意义?十年耕耘,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其应用又将对今后的国土资源工作产生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土地利用司负责人。
第一次摸清了全国耕地质量家底,取得了丰硕成果
记者:据了解,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有多名院士看到成果后感到很兴奋,直呼这项成果“非常非常好,非常扎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们所指的进步是什么?
负责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依据规程统一组织实施的、大比例尺的、覆盖全国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1996年完成的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现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摸清了耕地的数量和权属状况,加上现在完成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面积、等级、权属,这三个要素就齐了。一条板凳三条腿,过去一直缺一条,站不稳,现在基本站稳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以保护18亿亩耕地为例,数量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保持18亿亩耕地数量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状况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那累积起来的效应将是令人吃惊的。
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占用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耕地质量总体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要以建设促保护,通过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记者: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的总体情况怎么样,有何特征?
负责人:全国耕地质量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优、高、中和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研究发现,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总体偏低。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57%以上。二是集中性。沿燕山、太行山、大巴山以东地区,集中了我国80%以上的耕地,而且在根据等级评定结果划定的全国52片优质耕地集中区中有约10亿亩耕地,其中6亿亩可灌溉。三是复合性。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记者: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还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
负责人: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很丰富、厚重,层次也多,主要包括报告、图件、数据表册、数据库、标准样地实物等。据统计,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形成县级以上成果报告5000多本;各类成果图件3万多张;县级数据库含分等单元1000多万个,每个单元50~80个属性,共6亿多个基础属性数据;国家级数据库含分等单元30多万个,每个单元42个属性,共1200多万个属性数据;此外,还建立了标准样地体系,其中国家级样地约500块、省级样地约5000块、县级样地约5万块,这些样地将成为长期监测对象和直观判断等级的标志。
在这些成果中,《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1∶450万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图、1∶50万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以及标准样地数据库等成果尤为重要。
记者:对于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而言,这份成果意味着什么?
负责人:这项成果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领域的一个整装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相配套,为实现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支撑;与“金土工程”相衔接,为加强土地质量等级监管打下了基础;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相整合,为实现耕地的生态管护建立了平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是一项面向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土地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的统一可比,技术方法上取得突破
记者: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题是什么?
负责人:过去所有的评定,都不是全国可比的,是局部的小范围内的,如某一个县或一个小流域。本次工作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实现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的统一可比。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土壤种类繁多,仅采用与土地质量有关的因素指标来评定土地等级,难以实现土地等级的全国可比。
记者:最后是通过哪些技术措施解决的?
负责人:为实现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统一可比的目标,我们在全国深入研究国内外农用地评价方法,吸收、借鉴有关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技术方法体系。在保证可比性上,突出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据作物生产力原理、生产要素理论、级差地租原理、土地适宜性理论等,在测算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分区域选取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通过逐级修正,评定耕地质量等级。
二是采用分区分等总体控制。由国家技术组专家和地方专家依据各地多年的生产水平,确定各省(区、市)耕地的最高等别和最低等别,作为各省(区、市)等级评定的总体控制和检验
推荐新闻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财税支持措施等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两项试行规范发布 徐绍史主持召开第三次部长办公会 国“十二五”将开展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 在西部崛起的路上——国土资源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巡礼 我国明年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和储备 国土资源部:增减挂钩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应保尽保 我国地调工作重点迎来调整期
评论区